TID、GTI、ST,这年头,车辆取名如果不加个“T”,让消费者意淫一下涡轮增压、动力性能、品位个性,似乎都有点跟不上时代了。
你知道吗,有一款车,早在1950年就开始用“T”,而且不是取名,是以此当成它的姓氏,从此传承为一本厚重的家谱,开枝散叶,笔墨至今。
这姓“T”的一家正喜迎六代来孙降世,而我则亲赴瑞典斯德哥尔摩与它邂逅了一回。“取名了吗?”“取了,叫T6!”
这小六子,满肚子都是情怀
66年、六代、T6,怎么想这车的诞辰都感觉很中国式六六大顺,好彩头啊!但此时此刻,我正坐在穿梭于斯德哥尔摩梅拉伦湖的交通船上,准备靠岸前往T6全球首发的Piren Evenemang会场,并且眼前尽是北欧式风光、建筑,以及停在岸边的开“T”家祖T1,如果您是我,不知道会不会有中西合璧加纵贯古今的思绪紊乱感呢?还好,发布会的主题并不乱,主要还是介绍T6的前世今生与光辉历史,也就是大众“T”系车所承载的那一份浓浓情怀。好咧!这下子我的思绪澄澈了,你要先跟我聊“T”家的情怀,我就用我与贵家族成员相处过的心路历程跟你谈,并且我认为这也是成就当今T6“型态”的一次最重要历史大转变。
T6,在基本机械配置上,前横置发动机(引入国内的主力单元是EA888 2.0TSI),并依照不同车型有着前轮传动、4Motion四轮传动的设定,这是在其父T5身上,以及日后大家上网一查就能得到的资讯,在此笔者不多加赘述。但我要说的“情怀”是,早在我年轻从事汽修工作时,曾经接触过的T6曾祖辈──T3车厂工作车,发动机可是装在车辆尾部,而且还是2.0L排量风冷水平对卧单元,只要把那个一高温就容易出毛病的点火正时霍尔感应器照顾好,基本这车开上路是当时最稳如泰山,但也实在没力跑不快的厢型车代表作。不过,我曾试过在一次赶时间送零件时“蹂躏”一下T3,结果居然发现,如果像开公交车似的透过地插式排挡杆退个挡加速,把过弯速度拉快点,这车开起来还真有那么一点保时捷911或老甲壳虫后置发动机后轮驱动的味道。注意,只是味道。
90年代时期,当时台湾地区的庆众汽车公司将T6的祖辈车型──T4引入当地生产,路上能见度忽然大增,我的老板也舍弃T3换了T4(如今证实没有收藏T3会悔青肠子)。最重要的是,德国大众自从T4开始“学聪明”了,他们了解到一辆商用车的底盘与结构设计应该要为腾出空间不顾一切,也更不可能用来应付我这种把商用车开出911“味道”的怪咖,于是,T4的发动机改为前置了,T系车从此有个短短的小车头了,车厢底台置放物品的高度降低了,一直至今到T6都是如此基调。而对我这个“小工”来说,T4依然开起来稳若泰山,底盘扎实如战车,还有就是当时那台2.0L直列四缸单凸轮轴8气门发动机,配着将近两吨的车身,就算油门踩穿也不会超速,省心啊!
很抱歉,笔者的年纪与阅历不够,第三代、第四代T系车是我唯一能讲出相处情怀的对象,至于最经典的T1、T2,看过、摸过,没开过、养过,就留待下文与大家一起品怀留念!但此行让我欣喜的是,或许未来哪天有T10、T11时,我可以跟我的子孙讲:“你老爸开齐T3到T6了”
从务实中涵养的仪式感
一早,酒店外已经停好一整排各种款式的T6提供各国媒体人员试驾,但我与国内同行都不约而同把目光聚焦在一辆迈特威Generation Six特别版车型上,因为它有着怀念经典T1古董车的那种上白、下红涂装,再加上电镀镜面轮圈盖,相信我,看照片不准,如果你是亲眼看到一定会喜欢它。而据大众商用车中国区总经理吴克表示,未来此款车型也是有被引进中国可能的!哇塞!那更得抢这台车试试啦!
可惜天不从人愿,咱们中国就是礼仪之邦,抢不过人高马大又动作神速的老外,只好“阿Q”告诉自己此行Generation Six特别版试驾车是搭载TDI柴油发动机,不试也罢,呵呵!接着,我转而“下手”搜寻搭载2.0TSI汽油发动机的车型,没想到幸运的是,接下来居然能有一辆BUSINESS版迈特威、一辆HIGHLINE版迈特威分别陪伴我环行梅拉伦湖,而我相信这两款车型也应该会是日后T6面对国内高端商务市场的销售主力。并且,这份幸运还“附赠”吴克总经理同车相伴,这下我更可跟他多套点T6的故事了。
我必需老实说,如果不仔细与T6相处久点时间,一般人基本很难发现它与T5的内饰铺陈有多大差异。还好,在我自己给自己强迫办一场“超级比一比”的压力下,我终于发现T6的仪表台与相关细节设计,是比T5更多一些刚硬线条,尤其中控部份不再那么强调自成一格,而是与整个仪表台结合一起,搭配从左贯穿到右的或金属、或木纹样式饰板,看起来更宽阔大气且富质感。
至于座椅配置方面,BUSINESS版车型有的可旋转中排座椅、隐藏式折叠桌、后排扶手带隐藏小冰箱,以及前后排座椅前后滑移等灵巧功能,在国内的T5迈特威行政版车型皆已配备;而HIGHLINE版车型的双色皮质座椅+后排三座可独立滑移、折叠功能,在国内的T5迈特威尊享版车型亦有,多加赘述其实意义不大。但我要强调的是,T6在这其中扮演的意义,其实并非是把用它的路划限在给人们多豪华尊贵的享受上,而是它提供了足够宽敞的空间与灵活变化设备,然后让用家就自己所需的不同场合灵活应用它,挖掘它的创意与奇妙,个人认为这是一种从实用主义中流露出的仪式感,它让身处其中的我,拜服与享受的不是奢华,而是务实、科技、体贴、大气、有趣,无处不在。甚至,我曾一度想为“仪式感”这个词,谱上一个用户是某寺高僧,在车内就能焚香打坐的穿凿附会、天马行空形容法,但后来想想,仪式就是仪式,每个人心中的仪式都不一样,而这才正好与T6“善变”的仪式感不谋而合。因此,忘了“高僧说”吧!倒是,身处T6之内享受仪式,如果能把车下的“轮”声鼎沸再抹去一点,相信我与吴总的对话就能更轻声细语,驾乘也多点舒心了。
瓦萨的前车之鉴
我知道,对于一辆商用车来说,行文不应该在操控方面着墨太多,但EA888 2.0TSI发动机加DSG变速箱的组合,老实说是让我印象不错,至少它不会跑得气喘吁吁,该给的加速力道也都能给到,加上启停系统的出手相助,在油耗上也不算高得太夸张。至于底盘方面,由于我试驾的车型配备了DCC动态底盘控制系统,而且就算将其设定至Comfort舒适段,减震反应也不像一些自主或日系品牌商用车那般软调,方向盘助力也不算太过轻浮,所以其实T6给了我一段还蛮快意可喜的体验过程,反正就是以一定的高速通过弯道,也不会感觉方向发飘、车身晃动不安。对此,您或许会问,这样T6开起来岂不是不舒服?我不否认,当T6“路见不平”时确实会给出相比之下稍偏硬调的反应,但其实就我来说,我觉得其避震器前段的吸震反应其实应该叫“Q”,而中后段又能给到车身一定支撑稳定,这是典型且也让我喜爱的欧系车设定模式。
“进入国内,会因地制宜调软吗?”老实说我不知道答案,也不希望厂家这么干,因为毕竟商用车不同于轿车重心较高,如果避震太软撑不住车,当车辆高速过弯时,就没法将车身侧倾离心力转为车轮侧滑等动态方式来抵销,而是车身首先会往离心方向倾斜,然后随着重量偏移侧倾越来越严重,最终导致翻覆。同样的故事,正好像斯德哥尔摩的著名文化遗产──瓦萨战船一样,由于昏庸国王阿道夫·古斯塔夫攀比别国实力,下令在船上乱加隔层与武装,重心过高且船身一侧倾就偏重更严重,最终导致1628年这艘船才离港几百米就侧翻沉没。相信这么傻的事,换在今天成熟的造车工业上实在没必要再重蹈覆辙了!
少变,就是万变
与内饰相同,T6在外观方面的改变,如果不特别仔细打量也几乎看不出与T5的差异,比较明显的变化除了大灯、尾灯样式不同,以及车尾门多了一个安装车牌的凹陷“笑脸位”之外,其它几乎都是非常微小的修改。但是,这并不代表我对大众是抱持批判态度的,因为我相信这么大一家车厂,在面对这么一款具有经典意义的车改款换代时肯定是费尽思量的,更何况我只是外行看门道,T6或许还隐藏更多进化的小秘密,只是我没看出来。
况且,就算大众的设计师偷懒,真的只搞点小变化,那还能让T6看起来比前作更显刚毅、直白,那你能不佩服他们画龙点睛的功力吗?
与内饰相同,T6在外观方面的改变,如果不特别仔细打量也几乎看不出与T5的差异,比较明显的变化除了大灯、尾灯样式不同,以及车尾门多了一个安装车牌的凹陷“笑脸位”之外,其它几乎都是非常微小的修改。但是,这并不代表我对大众是抱持批判态度的,因为我相信这么大一家车厂,在面对这么一款具有经典意义的车改款换代时肯定是费尽思量的,更何况我只是外行看门道,T6或许还隐藏更多进化的小秘密,只是我没看出来。
况且,就算大众的设计师偷懒,真的只搞点小变化,那还能让T6看起来比前作更显刚毅、直白,那你能不佩服他们画龙点睛的功力吗?
好了!说完产品本身,我确信T6还是我心中那个流着“T”家血、有着家族荣光的代表之作,虽然如今你会觉得它没什么,但或许未来哪天有T10、T11时,你就会视T6为典藏,也羡慕我“临幸”过T3~T6,这就是姓“T”的魅力!但我担心的是,在中国大陆市场,我个人认为T6最大的欧系同级对手已经本地生产化并有高端品牌优势;而厂家认为的日系同级对手,我又认为双方调性实在好像一个是变形金刚、一个是Hello Kitty,就算玩具店定价差不多,但会买哪个的就是哪个。
也好!如果确认不本地化生产,那就走自己的路吧!一本已经“T”了66年的家谱,把情怀拿出去说说,那还怕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