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度归档:2015年12月

奇瑞瑞虎5 001

奇瑞瑞虎5

换装新发动机的瑞虎5表现怎么样? 

奇瑞瑞虎5 001

奇瑞,他们一直在强调自己的不断进步,也愿意跟其他中国品牌的强敌进行比较,在10月刊的封面故事里,我表达了一下自己的观点,那台被奇瑞称为“第一台正向研发”的艾瑞泽7,熟悉的感觉跟几年前的A3几乎如出一辙。 

奇瑞瑞虎5 002

瑞虎5所属的奇瑞瑞虎SUV车系已经有10年历史了,由于奇瑞较早地推出瑞虎SUV系列,其产品在市场上也拥有较高的知名度。如今在2016款车型换上全新的ACTECO 1.5T发动机,并匹配5速手动变速箱,在配置方面则加入Cloudrive系统互联手机系统。

奇瑞瑞虎5 003

我们此次试驾所着重体验的,是瑞虎5 1.5T的动力表现。换装了输出达到112kW的涡轮增压发动机后,瑞虎5的动力性理应有所提升。实际上,这套动力系统的上手难度很低,还是奇瑞传统的较高离合点以及比较平淡的低扭,非常适合在城市里慢慢悠悠地起步,对新手有挺强的友善度。不过,这款1.5T的发力节奏还是要较为靠后,大概2000rpm才表现出涡轮车的那种加速力度,如果按照平常把转速拉到2000rpm换二挡,这时发动机跌回1500rpm以下,涡轮又还没介入,加速感一下子就慢了下来,想要获得较好的加速力度,必须把转速保持在2000rpm以上,即一挡转二挡的时候,换挡时机要靠后一点。

奇瑞瑞虎5 004

整个试驾过程中,我更乐意使用3挡,在40~80km/h的范围内,3挡都能很好地发挥。

奇瑞瑞虎5 005

1.5T有中段爆发力不错的优势,在2000~3000rpm内快慢自如,不过,每次我挂3挡都有点犯难,生涩的换挡回馈会时不时让我有挂不进挡位的错觉。那发动机转速更高时的表现呢?超过4000rpm后就开始有明显的衰减,而且我相信对这车有兴趣的潜在顾客也不会时常把转速推至这个范围内,如果要说换装动力系统给我的总体印象,就是在常用的转速以及车速下,瑞虎5 1.5T都能带来比2.0更充裕的动力表现。

改款后的瑞虎5对配置上的提升主要就是加入Cloudrive功能,其比过往的蓝牙和USB连接,更加注重的是手机与车载多媒体系统的深度互联,使车主能够在中控屏幕上操作各种手机的APP软件,但个人认为这不过是基于智能手机适度的拓展,功能大同小异,这里不再赘述。

孤独的硬汉 长安铃木维特拉 001

孤独的硬汉 长安铃木维特拉

很多都市型SUV都在強調自己萌、自己年轻、自己时尚。维特拉却要说自己是个硬派、是个硬汉、是一个很man的man。 

反其道而行,虽然看似孤单,但也能有种傲视群雄的风骨。

孤独的硬汉 长安铃木维特拉 001

维特拉历经多年演化,早已顺应着潮流,从一辆近乎纯种的越野车,变成注重都市行车质感的“都会型SUV”。你可以看到维特拉有着越来越精致的面容、越来越细腻的做工、越来越豪华的配置,还有越来越舒服的悬挂。但骨子里没变的或者说还没放弃的,是身为纯种越野车的骄傲,所以维特拉依旧配置了具备中央差速锁定的四轮传动系统,还有独特的内坎式大梁结构。只是变的地方在于,这套四轮传动系统只有顶配车型才能得见。

这套四驱系统要说是同级别最强绝对没有问题,但该有的疑问是平时开在路上,舒适性如何?

孤独的硬汉 长安铃木维特拉 002

孤独的硬汉 长安铃木维特拉 003

铃木骨子里还是念念不忘越野,底盘很多料件都采用了特殊处理,车体架构也做了不少强化,所以维特拉是很“硬”的车,车体带来的硬质感给了驾驶很大信赖,总觉得这车怎么开都不会产生变型,可以不停地操、不停地转、不停地爬上爬下,论越野能力、承受极限、升级空间,维特拉绝对是同级第一,没有之一。但相对的,万物难两全,这种偏向越野的设定却也对舒适性有所折损,维特拉在一般公路上行驶时,如果遇到较大或较连续的路面颠簸,实打实的处理方式着实不太舒服,要单纯谈论舒适表现的话,会比同级专注城市行驶的对手如创酷、缤智等来得逊色。

孤独的硬汉 长安铃木维特拉 004

此外,维特拉较明显的短板还有配置与内饰设计,可偏偏这两点又是对手最强大的部份。在我们试驾之时最让人议论的就是即便顶配版本的双前座都没有电动调整功能,这对于多数消费者来说是比较无法接受的,同时内饰整体设计得较为低调、内敛、朴实,没有对手来得花俏绚丽,视觉效果上会吃点亏。不过整体做工还是可以的,而且安全性电子配置上相对较为齐全完善。

孤独的硬汉 长安铃木维特拉 005

对我来说,维特拉的最大亮点在于铃木首见的1.4升缸内直喷涡轮增压JET发动机,这台发动机为铃木自主独立研发,表现好得让我惊为天人,对照市场上主流的4缸涡轮发动机,从德系大众、美系通用到日系丰田,铃木这台JET完全能抬头挺胸,特别是运转质感,出色得让人有V6发动机的错觉,怠速时完全感受不到所谓的抖动或震动,给油提速时游刃有余、底气十足,把转速拉到逼近红线也没有声嘶力竭的疲软,比起同级对手要好上太多,而官方标定的油耗数据也十分亮眼,整体表现让人印象深刻。

孤独的硬汉 长安铃木维特拉 006

在同级别对手全数“城市化”之时,维特拉虽不能免俗地做些妥协,但骨子里的硬派性格仍处处可见,整体风格扎实、低调,把应该属于车辆本质的区块做得特别好,对照同级别往往用众多花俏配置绚丽设计堆叠出的油腻感,维特拉几乎可以算是市场清流。只是这样的清流能不能进入主流?就看消费者们想不想换换口味了。

一株二艳,并蒂双花 东风本田 哥瑞 000

一株二艳,并蒂双花 东风本田 哥瑞

闭上眼睛,眼前的哥瑞其实就是那个锋范,它们相互竞争的同时也相互促进了本田中国的市场占有率。

一株二艳,并蒂双花 东风本田 哥瑞 001

哥瑞的谍照最早流出的时候,大家都以为这就是广汽本田凌派的改款,但事实并非如此,以现在哥瑞的造型设计来说,我敢肯定是凌派的设计团队的作品,只不过同样的设计手法用在了不同的产品平台上。正如导语所说,哥瑞是锋范的变脸版本,要问我两车除了外观还有什么区别的话,不好意思,我真试不出,更何况我还没有开过锋范呢。

一株二艳,并蒂双花 东风本田 哥瑞 002

一株二艳,并蒂双花 东风本田 哥瑞 003

哥瑞的车身外观视觉效果要比锋范显得更为阳刚,车身长度要长45mm,宽度要多10mm,高度则保持不变,至于你喜欢原版的还是中国特供的外形,则任君选择。根据我脑海里的记忆,哥瑞的内饰设计也基本沿用了锋范的风格,并没有太大的改动,因此无论是按键质感还是空间表现上都与锋范类似,其实就是那种家庭用车的味道,不会提供给你很豪华的感受,却又能够满足你日常大部分的需求。特别是后排空间,纵向表现已经直逼雅阁的级别,同门的思域毫无抗争之力,而横向空间则受到平台的限制“只能”保持同级优秀水平。后排座椅的空间确实优秀,不过舒适性我认为有待提高,后悬挂带来的弹跳很大部分会传递到乘客身上,哪怕是舒适风格的调校也不能避免。

关于噪音,我有话要说

一株二艳,并蒂双花 东风本田 哥瑞 004

首先要强调的是哥瑞依然搭载与飞度同款的动力组合,1.5L自然吸气发动机带来131匹最大马力,手动挡的飞度随便改装一下就可以下赛道玩得挺欢了,而装备CVT变速箱的则更偏向家用性质,动力平顺性没得说,而且还保留一定的力量韧性,用在哥瑞上也几乎没有太大差别。不过加速时带来的噪音确实不小,而且传入耳朵的那种金属运转的声音也不算动听,将就一下还能够接受。相对而言,底盘的降噪还好一点,但后排座椅听到轮拱传来的噪音还是蛮大的。不过我认为这些对于哥瑞这种简单实在的小车来说,还是很容易解决的,我个人会推荐两种极端的做法,一就是买回来后马上去做隔音工程,二就是一不做二不休,直接走上“高性能声音”之路,连排气管都换个响亮一点的,响到底,只是由于CVT的原因就少了点高亢的发动机换挡声罢了。为了获得高效的动力表现,忍受一下哥瑞这套动力组合的噪音还是可以接受的,要知道这是本田全球最新的产品,可靠性方面也不用担心太多,只要你愿意给油,动力还是源源不断的,况且这套动力总成的成本真的不低,要想在这个级别车型当中满足你对动力和静谧性的要求,我想还是有点贪心了。

一面是全球产品,一面是中国定制

一株二艳,并蒂双花 东风本田 哥瑞 005

哥瑞的动力表现绝对是上乘的,配合并不沉重的车身,加速感可以说是随传随到,你几乎不用琢磨怎么去拿捏油门的深度,反正它带给你的就是那种平顺和有力,而底盘的操控表现也是随随便便就能够适应的那种舒适。或许你会认为它既然为中国重新设计了外观,底盘的调校应该也会作出相应的变化,但实际上工程师表示并没有作出太多改变,因为他们认为锋范的平台已经非常适合中国市场的需求,并没有必要作出调整。从我试车的角度来看,哥瑞的底盘表现确实相当爽快,虽然并没有那种欧系品牌一直引以为傲的高级质感,但也不至于单薄,那种简单朴实的质感是这个级别车型该有的水平,快开一下甚至还能够找到一丝丝的驾驶乐趣,本田并没有将品牌的精髓全部丢掉,更何况哥瑞本来就是一辆定位大空间实用的家用车。

一株二艳,并蒂双花 东风本田 哥瑞 006

一株二艳,并蒂双花 东风本田 哥瑞 007

虽然哥瑞定位与锋范重合,但本田中国也没有让其与锋范竞争的意思,反而是想让两车同时促进本田在国内市场的销量。相比锋范的温文尔雅,哥瑞就是前卫年轻的,最起码外观的风格我是这样认为的。至于你还要纠结配置上有什么差异的话,我可以告诉你意义不大,你看到杂志上呈现的图片都是最高配置的版本,无论从视觉效果还是实用角度来说都是最好的,但一些配置没有的话其实也可以自己打造更个性化,例如最低配置的钢轮圈依然采用黑色喷漆设计,如果用万能喷漆喷上颜色,或许就会让整部车显得更具品味,这是最简单最节省成本的方法,既然车厂未能给你提供,就要学会自己创造,毕竟轮圈这些东西,改装也是相当简单,不要忘记我们有强大的汽配城,对于哥瑞这种走量的消费型小车来说,可用配件还是相当丰富的。

一株二艳,并蒂双花 东风本田 哥瑞 008

在上市发布会上,东风本田领导一直强调哥瑞是其中级车产品,先不论中级车的定义,哥瑞的空间表现确实是同级最优,准确来说应该是与锋范同为最优,动力表现也是优秀水平,做工更是符合日系车一贯的良好表现,是不是你心目中的中级车我不好说,我反正认为哥瑞还是一辆称职的家庭入门轿车。

一株二艳,并蒂双花 东风本田 哥瑞 009

最佳假想敌 2016款 BMW 328i 001

最佳假想敌 2016款 BMW 328i

3系是入门级豪华轿车里的佼佼者,也是各个品牌所指认的假想敌。

最佳假想敌 2016款 BMW 328i 001

在汽车界里,要找一台车来代表入门级豪华轿车,那3系当选,也是合情合理。这里没有任何吹捧的意思,而是从销量、口碑到媒体评价,几乎一边倒地倒向3系,所以也难怪Cadilac ATS、Lexus IS等都剑指3系,将3系作为其毕生的对手。

最佳假想敌 2016款 BMW 328i 002

在不少3系粉丝的眼里,过去每一代3系都是完美,甚至他们会痴迷得要求BMW不要对3系作任何形式的改变,就这么生产到世界末日即可。但如果今天你还开着那台只有4AT、尺寸顶多和经济型紧凑级轿车相若、直列6缸油耗高得惊人的老3系上街,我想没有多少人会说你懂车。毕竟技术的进步是有价值的,如果200年前的人们都认为蒸汽机就已经足够的话,那我们今天还不一定会开上汽车,所以还在嚷嚷E46什么的是最好的3系那些人,我可以把你们定义为一群不思进取的家伙。

今天的F30 3系已经进化到全系标配Twin Power技术、8AT变速箱,甚至连xDrive四驱系统也可以大大方方拿出来。你可以怀念过去的美好时光,但不应该拒绝时代前进的步伐,何况新3系上每一样的新科技都让3系成为更好的驾驶者伴侣。

最佳假想敌 2016款 BMW 328i 003

就拿xDrive来说,虽然长期在南方生活的我也会认为四驱不是必不可少的配置,但是开着3系在深圳三洲田山路上奔走时,那突然在出弯口出现的积水,让我后脑发麻,碾上去吧,我不保证后轮能很快恢复到抓地力;刹车再调整路线吧,时间是否允许已经是另外一回事,扰乱动态继而失控一发不可收拾才让人头痛。虽然我并没有大胆得把DSC完全关闭,但Sport+模式能保我安全?后轮一碾上积水,车尾便按照猜想般往外滑移,不过我没有收油,右脚依然踩在油门上, 部分动力很快便传送至前轮,和DSC一起把车尾安定下来,多得xDrive的电控多片离合器的高效工作,整个过程行云流水,比纯靠DSC救车自然多了。

新技术就是这么厉害,可以弥补技术和客观环境上的缺陷,让驾驶者可以更专注在享受驾驶上,同样的,还有来自ZF 8AT变速箱,可以说这是第一副可以让我完完全全忘记MT的变速箱,虽然中期改款的3系在变速箱、发动机上没有作什么改变,但这无碍N20+8AT依然是最优秀的动力组合之一。

这次BMW为我们准备的,是较高功率的328i xDrive,字面数据和改款前的328i一样,但新加入的xDrive 四驱系统会否影响动力的发挥就是这次试驾最应该关注的重点。首先,先说一下负面影响,xDrive车型的车重是重了,不过究竟重了多少,BMW没有说,四驱系统也会对传动有所损耗。不过,事实上开起来也未觉有所拖累,动力表现依然是随传随到,绝不磨洋工。DSC警告灯亮起的频率更少了,动力能够分配到四个轮胎上,避免了不少一时性起撒野而傻掉眼的情况。用上xDrive四驱系统的负面影响其实更多会集中在长期的油耗表现,工信部的综合油耗数据xDrive车型比普通版高了0.5L/100km,差别不大。

最佳假想敌 2016款 BMW 328i 004

和长期标榜quattro四驱傍身的Audi相比,xDrive最大的优势在于“灵性”,开着328 xDrive从横穿整个深圳市区,再驶上三洲田山路,它都没有一次刻意宣示着四驱的身份,就像一台普通的3系那样,全身上下充满着活力,不会因为多了两个驱动轮而刻意让自己变得保守沉稳,我相信你都不会接受一台闷得像清教徒一样的3系,BMW也不会接受自己和活力挂不上勾。正如我之前所说,xDrive最大的优点就是该出手时就出手,我依然可以轻松把车尾甩起来,更可以在过火之前把状况控制住,让3系表现得更富教养。如果你喜欢纯正FR的味道,那BMW还依然保留后驱车型供你选择,但我想说的是,我开了大半天才反应过来这次试的是328i xDrive。

最佳假想敌 2016款 BMW 328i 005

其实不止xDrive,改款3系还有不少变化,最显眼的就是换上了LED大灯组,而且大灯的造型也有所改变,在BMW传统天使眼的基础上更为有神。而LED大灯组不仅可以提供比氙气大灯更迅速的响应时间,而且照射范围和亮度也更为优秀,加之LED的特性,能耗不升反降。或者你还未意识到LED能耗方面的优势,但能耗低意味着供电系统的压力降低,供电系统的体积重量也有了降低的可能,那3系可以更轻盈,这下你懂了吧?那我就不再多说这玩意对电动车的重要性了。

最佳假想敌 2016款 BMW 328i 006

同时,改款对BMW也是一个契机,让BMW有机会重新整合3系的战线,减少了车型数量,简单点说就是316不分长短轴只有时尚型,而320和328则在316的基础上准备了M套装(仅限短轴车型)和豪华设计套装(仅限长轴车型)给买家选择,而335则有且只有长轴距的豪华设计套装。

这是BMW在前期型3系的销售里获得的反馈,太长的战线不仅让消费者难以抉择,而且工厂的备料和生产也疲于应付。这次顺应改款而简化车型,对买家和BWM来说都是一件好事。

现在3系都有四驱了,对手们会继续跟进吗?

以赛道为师打造乐趣与舒适兼具的纳智捷 002

以赛道为师打造乐趣与舒适兼具的纳智捷

随着汽车研发界“大拿”、“GTR之父”水野和敏的加入,“以赛道为师”的全新开发理念,已成为了纳智捷技术实力的最佳诠释!

以赛道为师打造乐趣与舒适兼具的纳智捷 001

教父加持首作

随着汽车研发界“大拿”、“GTR之父”水野和敏的加入,“以赛道为师”的全新开发理念,已成为了纳智捷技术实力的最佳诠释!

水野和敏强调的“以赛道为师”,包括在严苛赛道上的整合测试,F1赛车手高强度试车,开发工程师、技术工程师以及供应商在内的高效的团队合作。以赛道作为开发的极限场,模拟各种恶劣、高速、起伏路况,在赛道上做一次性确认,测出一辆车的全盘性能。同时,选择封闭型赛道场地,让专业的车手,于其它外在条件变化最低的状况下,专注测试。凭借F1赛车手的敏锐度,洞悉不同车辆系统组合下的极细微误差,让车厂开发能做出最精确的判断。以赛道为师,从而缩短产品的开发进程,并大幅提升车辆性能及驾驶乐趣。

水野和敏不仅带来了“以赛道为师”的开发理念,并围绕赛道开发的理念对团队进行整合。将原有的公司组织变成一个团队,把各自做的实验拿掉,让验证跟设计一起发展,使用整合后的车辆数据达到最佳的平衡,而在这套新运行系统下催生的第一部作品,就是纳智捷 优6 SUV ECO HYPER!

以赛道为师打造乐趣与舒适兼具的纳智捷 002

展现实力的时刻

在赛道体验日上,除了体验ECO HYPER提升的动力性能和节油实力之外,水野和敏更将乐趣与舒适兼具的产品体验加之到纳智捷 优6 SUV ECO HYPER中,进一步提升产品的驾乘体验。

赛道体验活动中, 挑选了由两台日系主流紧凑SUV、2014款 优6 SUV、优6 SUV ECO HYPER 构成对比式的赛道体验,直线加速、发卡弯、连续绕锥区的科目测试轮番上演。发夹弯的弯角接近180度,考验的是车辆的极限操控性和整体刚性。优6 SUV ECO HYPER经过了水野和敏综合平衡的调校后,平衡性和抓地性更好,车辆不容易失控。绕锥测试是最有挑战难度的测试,它能检验一台车的操控性,同时考察车辆的循迹能力、连续过弯时的转向性能和行驶稳定性。开优6SUV ECO HYPER,感觉操控顺手,底盘也更稳健扎实,可轻易地以接近60km/h的时速完成这项测试!

纳智捷全新 优6 SUV ECO HYPER相比2014款 优6 SUV,其技术进化体现在哪些方面?一位资深汽车媒体在赛道体验后表示:“2014款的优6 SUV在动力方面可感受到涡轮迟滞以及峰值曲线偏向后段的影响,出弯再加速会有一小段空窗期。动力输出的连续性及流畅度也较为片段,需要花费较多的精神去控制油门的踩踏。而 优6 SUV ECO HYPER的动力整体输出较过去有所成长,乘坐舒适性与驾驶乐趣性都有明显的提升。”

以赛道为师打造乐趣与舒适兼具的纳智捷 003

F1车手竖指称赞

为了进一步测验纳智捷 优6 SUV ECO HYPER的真正实力,水野和敏团队中的F1车手,包括当家主力测试员,同时也是带领华创车电测试团队进行经验传承的灵魂人物铃木利男、田中哲也,开始领航体验纳智捷 优6 SUV ECO HYPER的动态特性,活动结束之后,铃木利男分享他对于优6 SUV ECO HYPER的感受。他表示:“一整天的活动下来,优6 SUV ECO HYPER完全没有停歇过,这对于车辆的负荷远高于同场所有的车辆,但优6 SUV ECO HYPER却丝毫没有衰退的迹象,能够充分感受到驾乘的乐趣,感觉很棒。”拥有充足的动力,完美的油耗表现,驾乘的乐趣和舒适性集于一身的纳智捷犛? SUV ECO HYPER可谓纳智捷技术进化的集大成者。

以赛道为师打造乐趣与舒适兼具的纳智捷 004

走在加速进化的路上

优6 SUV ECO HYPER除了在技术进化上加速,还秉承了“智慧科技”的家族精髓——Think+2.0智慧互联系统可实现多品牌手机连接,Active Eagle View+主动式环景影像系统、Dual Side View+后方影像监测系统、语音声控等配置的多车型配备升级,更彰显了科技和创新的结合。优6 SUV ECO HYPER领衔的纳智捷全系产品,正在技术进化的道路上加速奔跑,“你所不知道的纳智捷 优6 SUV ECO HYPER赛道体验日”作为纳智捷的“技术试练场“和“技术进化场”,将加速纳智捷技术开发和进化的进程,加速纳智捷的技术力的转化和输出,对日后纳智捷产品品质、信赖度与操控乐趣的精进具有重要意义。

上海通用雪佛兰 2016款迈锐宝 001

上海通用雪佛兰 2016款迈锐宝

新瓶老酒,虽然只是小改款,但迈锐宝依然香醇可口。

上海通用雪佛兰 2016款迈锐宝 001

3年前,我在三亚试驾那款全新的迈锐宝时,就曾经说过这是一台很均衡的中级车,在隔音以及底盘舒适性方面的表现,更加是在同级中无出其右,不过国内的消费者似乎不太对那原汁原味的美式风格感冒,市场表现跟它的实力有点脱节。

不过,上海通用是间市场触觉非常敏锐的车厂,拿出了中期改款的迈锐宝,在外观、内饰以及科技配置上下了功夫,以更适宜的价格定位,进入市场。

上海通用雪佛兰 2016款迈锐宝 002

就其行车表现来说,新款的迈锐宝跟未改款前并没有任何分别,以前做得好的地方,改款车型一样那么好,这包括其非常优异的隔音功能以及有一定厚实感的底盘调校,论舒适性,迈锐宝很好地发挥了美系车的优势,并在同级车型中有很强的竞争力。

上海通用雪佛兰 2016款迈锐宝 003

那新迈锐宝新在哪?答案是中控台上的那套MyLink 2.1操作系统,通用表示其具备优异的扩展能力、交互能力、移动设备兼容能力以及网络通讯能力,并支持无线连接双屏互动功能,通过WLAN和蓝牙连接,在手机屏与车机屏间建立映射,实现手机和车机屏幕的双向控制。

上海通用雪佛兰 2016款迈锐宝 004

这是一个在汽车行业内再明显不过的趋势,各家车厂所集成的功能大同小异,包括导航、远程呼叫、车辆检测等等功能,迈锐宝也并不例外,就短暂体验而言,该系统的运作较为流畅,并不会出现卡顿、系统无法响应等常见的影响用户体验的问题。

与此同时,迈锐宝加入了一些较为讨好现时消费者的科技配置。但新款迈锐宝并不是进行全面升级,在某些方面是有所简化,譬如中控台的用料,后排头枕也从独立式简化为一体式,座椅舒适度有所下降。能够看出的理由是,中级车的竞争更激烈,通用希望迈锐宝能进入更有竞争力的价格区间,以抗衡销量不错的日系中级车,而20元万以内就能拥有一台2.4L中级车,对消费者来说,这样的诱惑的确不小。

Audi A7 40TFSI 001

Audi A7 40TFSI

小马拉大车,效果竟然好得出奇。

Audi A7 40TFSI 001

2016款A7将车系简化成两套动力3款车型,老款2.5NA、2.8NA车型被2.0T替代,对的,就是这台40TFSI。

像A7这样的中大型车换上2.0T发动机,我是很怀疑这台小小的发动机能否愉快地玩耍,更遑论作为四门轿跑的A7了。不过现时小排量涡轮发动机已从中级车逐渐往上攀,像XJL、XC90、X5/X6等,似乎都在自证着动力的不俗。

 

我抱着极大怀疑接过了A7的钥匙,按下Start按钮,启动那刻的震动证实其四缸的身份。比起V6、V8更显著的震动和噪音,是我怀疑四缸车能否胜任高端豪华车动力供给的原因,这不得不让车厂花费更多的心思去掩盖,可能会换来不菲的体重,让换上小排量发动机省下的成本都花在NVH身上。不过也只是启动一刻暴露了四缸的事实,怠速和行驶时,并没有展现出破坏豪华车身份的震动和噪音。

开着A7一下转进快速路,为了跟上车流的速度,我稍微深踩一下油门,这副7速S-Tronic双离合变速箱的反应速度吓了我一跳,在巡航的6挡一气呵成连降两挡,看着转速一下从1400rpm提升至4000 rpm,饱满的扭矩让A7一瞬间就已经跟上车流。

 

待我反应过来,便马上叫副驾的同事查一下A7 40TFSI的数据,185kW的最大功率,370Nm的峰值扭矩比起寻常的2.0T发动机是高一点,但并不离谱,而扭矩平原则是非常宽广——1600至4500rpm,这就解释了A7的加速为何能这么厉害了。

1年多前我试驾过搭载2.5NA发动机的老A7,我的评价是顺滑有余,力度不足,就像一杯放多了奶的丝袜奶茶,而今天的新款A7,就似是一个优秀水吧师傅调配出来的丝袜奶茶。S-Tronic变速箱低速的响应和闯动控制已经表现得和寻常AT无异,一改我对双离合的印象,也不用再在堵车缓行时骂骂咧咧。

Audi A7 40TFSI 002

同时,动力输出不突兀,快速路巡航时,转速大约在1500rpm,并未进入峰值扭矩平原。一旦涡轮全力介入,你会马上忘记这台A7是2.0T的身份,饱满的扭矩已经和不少3.0排量以上的自然吸气发动机相当,半踩油门从40km/h加速到80km/h的感觉相当大气,似乎还有不少余力。而一旦再压榨动力,发动机就会展现出疲态,没有大排量自然吸气般越踩越有的豪迈,这是小排量发动机的共性,也是不得不接受的事实。对了,还有一点,就是油耗,虽然只是一台2.0T发动机,但不要奢望油耗有出奇的表现,A4 40TFSI的平均油耗很难低过10L/100km,毕竟车重摆在这里,能量守恒原理不是靠小排量涡轮来打破的。

老实说,我觉得A7 40TFSI是合格有余的,作为一台更经常在城市出没的四门轿跑车,首先要考虑的是那美妙的身姿,其次才是动力表现。而事实上,这台车的动力表现并不让人失望,甚至可以说是有惊喜。

再看看配置表,这台入门级的40TFSI已经标配LED大灯、19英寸轮圈、仪表台多功能液晶显示屏、Bose音响、电动尾门和电吸门,还有跑车才有的无框式车门以及电子可调尾翼,门面功夫做得相当好,而价格也相当实惠,官方指导售价65.8万元!

对了,差点忘记,新款A7已经不再使用那个不够人性的音乐接口,可以直接使用USB,对于部分音乐积极分子来说也是个好消息。

Volkswagen Golf GTE 001

Volkswagen Golf GTE

GTE是贪婪的,它拥有GT的性能名号,同时也带着E的环保概念,这样的融合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味道呢?

Volkswagen Golf GTE 001

在过去的40多年里,Golf一直是不少人眼中最能代表欧洲掀背车的典范,当然也是大众集团的其中一棵摇钱树,于是衍生更多的车型是必不可少,暂且先不讨论那些已经变种的SportsVan和Variant之流,就从最具代表性的掀背车型说起,都已经有GTI、GTD和R等车型,已经国产的车型就有GTI、普通1.6L和1.4T车型,而极端性能取向的R版本则是进口身份,至于GTD就别想了,然后现在连GTE都以进口车的身份来到我们身边了,1.4T搭配电机的动力组合与A3 e-tron共用,参数看上去相当艳丽。当我试完Golf GTE的时候,我的感觉就像喝下一罐无糖的可乐,熟悉、畅快而不够尽兴。

我很熟悉高尔夫7,却依然对GTE感到新鲜

Volkswagen Golf GTE 002

我很熟悉国产高尔夫7,也体验过国产GTI的魅力。Golf GTE在我的眼里就是一辆轻度未来化的Golf,我每天都对着高尔夫的脸,看着Golf GTE有着一份熟悉而又新鲜的感觉,只因它沿用了GTI的设计,只不过GTI的字样变成了GTE,而代表运动的红色则变成了代表混动的蓝色,保险杆下方的C型日间行车灯则随时告诉你它是Golf车系当中特殊的一员,还有那个装在GTE上略显怪异的轮圈,似乎在时刻跟我说这辆GTE是运动员中省油的灯,我都怀疑自己是否在自相矛盾了。隐藏在车头Logo后方的充电孔则证明GTE采用的是欧洲车更钟爱的插电式混合动力。

Volkswagen Golf GTE 003

坐进车里面,一切都是如此熟悉,GTI式样的方向盘变成蓝色的缝线,座椅采取同样的手法,依旧向驾驶员倾侧的中控台和熟悉的挡把手感,一个“B”挡(能量强制回收挡位)的出现就打破了原来熟悉的感受,处处细节证明GTE并不止为运动而生。

实际感受改变了我心目中的理所当然

关上车门,调整好座椅,挂上挡位,油门踩下去的那一瞬间,我不自觉地眯了一下仪表盘,原来的式样没有了,发动机转数表已经缩到原本水温表的位置,而且在起步直到我急加速之前,转数表一直没有动过,动力全部都来自于电机,据说只靠电机最快还能够跑到130km/h的时速,纯电动里程达到50km。我满怀好奇心地在纯电动模式和“GTE”模式下切换,感受纯电动轿车加速快感的同时,又贪婪地享受发动机声浪为肾上腺带来的刺激,虽然我都知道声浪只不过是喇叭伪造出来的假象,但依然让我不亦乐乎。说实话,单凭日常驾驶感受,电动机和发动机衔接时的震动并不明显,运动模式下的加速力道已经相当接近GTI的水平,悬挂表现出来的处理能力也是在国产普通版与GTI之间的水平,有一定舒适感,但依然有支撑。厂家的介绍并没有告诉我GTE的悬挂有没有经过重新的调校,毕竟整车增加了电机和电池的重量已经达到了1593kg的水平。

Volkswagen Golf GTE 004

动力水平确实对得起“GT”的水准,而一套来自马牌的低滚动阻力轮胎则证明GTE是有多Economic的。当我认为GTE能够以这样一个速度去拐进弯道时,无情的轮胎早早就提出了抗议,而车尾也由于电池组的关系变得更加活泼,或者说是拖着一团赘肉走动的感觉,少了几分高尔夫应该有的凌厉。几轮激烈驾驶过后,你恨不得将这套轮胎直接替换掉,但好处在于每每绿灯起步,你都能够全油门后听到轮胎的嘶叫,让路人注目原本平淡无奇的Golf。

Golf GTE变得重了,这是毋庸置疑的,少了些轻快,多了份稳重,驾驶感受也是如此,只是感觉GTE是一个矛盾的结合体,它依旧是不完美的,不过转向方面它已经没有了国产高尔夫那份稍微有点虚虚的感觉,进一步向着奥迪A3方面靠拢,显然大众是知道不能做到一模一样,因此还是有所保留的。至于为电池组所牺牲的备胎你是否觉得有必要那是后话,反正试车那天早上我就开着自己的高尔夫7扎胎了,还好有备胎至于其他配置,基本上可以参考国产旗舰版车型。

Volkswagen Golf GTE 005

要想GTE在现时的用车环境下大卖,我想是不可能的,它的出现是Golf车系多年发展下来的一个补充,也是对环境的一份责任,同时它也不想丢掉太多Golf的操控精髓,于是加上GT的名号,开始我认为这是一种贪婪的表现,但静下来关上门开上自己的高尔夫,这时候的我又多了个想法:或许GTE是在为我们诠释着未来运动型掀背车的典范,只是现在的它还做得不够完美而已。

东风裕隆纳智捷优6 ECO HYPER 001

东风裕隆纳智捷优6 ECO HYPER

优6 ECO HYPER 就是由水野和敏团队调校优化后的优6版本。

东风裕隆纳智捷优6 ECO HYPER 001

水野和敏即著名的“GTR之父”,去年底出人意料地加盟华创车电担任技术中心副总,据他表示,来纳智捷是因为梦想与危机意识,把中国与日本的智慧结合起来,造一部东方神车,这是他的梦想。由于加盟华创车电的时间还不到一年,所以初始的工作,自然是对现有车型进行改良,这部优6 ECO HYPER就是经他的团队优化后的版本。

东风裕隆纳智捷优6 ECO HYPER 002

优6原本是一部造型颇独特、品质在自主品牌领域处于上游的城市SUV,但性能与底盘质素表现平淡。水野团队的改进,着眼点主要在于两方面:一是提升油耗表现及性能;二是提升操控安全性及舒适性。这都是关乎汽车的本质及需要多年积累的技术与经验才能造得好的,纳智捷有了水野,相当令人期待。

东风裕隆纳智捷优6 ECO HYPER 003

通过在赛道上对比试驾旧款的2.0T优6与新款的1.8T优6 ECO HYPER,ECO HYPER明显表现更佳,水野通过优化燃烧效率,令1.8T引擎的动力与效能均超越了旧款的2.0T,虽然两千转以下行车仍不算爽快,但以这副1.8T的表现看,在中国品牌领域,已算表现出众的了。

东风裕隆纳智捷优6 ECO HYPER 004

此外ECO HYPER版本转向系统已由液压助力改为电子助力,相较旧款转向表现更为顺滑,但亦只是相对而言更轻松自然而已。水野的主要精力,相信更多放在悬挂系统上,水野的一个核心观点,是尽力将四轮紧紧附着于路面,才能将效率最大化。所以ECO HYPER针对悬挂做了精心的调校与测试,针对弹簧与减震筒的磅数,轮胎倾角与束角的调整,还有前后制动力比例的调整,ECO HYPER在路面的稳定性、操控性有了颇为明显的进化。

东风裕隆纳智捷优6 ECO HYPER 005

在赛道上检验,新旧两款车在侧倾表现上几乎相同,但ECO HYPER却表现出高出一筹的从容,行家能一下子看出调校的功力是什么水平,这绝非简单地调硬悬挂应对赛道这么简单,水野也没有这么做,只是略施小计,ECO HYPER便表现出比旧款更强的平衡性。在赛道里,四轮表现更抓地,车身重心的变化、侧倾、俯仰的抑制能力更强,车身多余的摆动也较旧款更少,总之驾驶起来更为稳定与安心,流畅性也更佳。

东风裕隆纳智捷优6 ECO HYPER 006

这才是中国品牌真正的进步需要做的事!水野及其团队初试牛刀,切的就是要害,而不是那些面对庸众的增配减价之伎俩,高下立见。虽并未将优6总体机械质素提高到可与CR-V、RAV4之流看齐的水平,但进步之态明显,所以假以时日,我们可以拭目以待纳智捷及水野和敏能够带给我们新的惊喜之作。

东风裕隆纳智捷优6 ECO HYPER 007

奥迪荣光(下篇) 为战斗而生的黑科技 001

奥迪荣光(下篇) 为战斗而生的黑科技

虽然很多厂家说,自己的技术如何源自赛车,如何上天入地。然并卵,实际上能从赛道上转化成民用车的技术九牛一毛,不过一旦转化成功,那就是开创了一个全新的时代。那在赛场上打滚多年的Audi,不仅有黑科技转化成民用,而且还多得数不过来。

ultra车身轻量化

奥迪荣光(下篇) 为战斗而生的黑科技 001

车身重量越轻,代表发动机的负担越小,不仅加倍省油、还能更快。所以奥迪源自于赛道的ultra轻量化科技不仅采用大量的铝合金结构,还融合了碳纤维增强塑料、高端合金钢及镁合金等尖端材料,在保证车身轻量化的同时,还兼顾了绝佳安全性能。

奥迪在全新一代Q7上使用了大量的轻量化科技,结合ASF奥迪空间框架结构,让整车比上一代减重达到300KG,为同级之最。Q7的大幅度减重,不仅对汽车燃油经济性有非常大的帮助,而且车辆的动态表现也更为灵敏,车辆的舒适性和运动型表现获得双双提高。

TDI发动机

奥迪荣光(下篇) 为战斗而生的黑科技 002

在激战24小时的耐力赛事中,进站加油的次数多达数十次,能够制造出更省油的发动机,对于争取佳绩自然有着莫大帮助。而拥有高压共轨直喷、涡轮增压及EGR废气回收系统等核心技术的奥迪TDI发动机,也早已是勒芒赛场上的冠军保证。

e-tron

奥迪荣光(下篇) 为战斗而生的黑科技 003

e-tron乃由英文中单词“electron”演变而来,是奥迪电动技术的代言名称,此项技术被使用在最艰辛严苛的耐力赛事上,除了有效降低油耗之外,还额外给予了强大动力。目前e-tron也被广泛的使用在奥迪量产车型中,从入门级的A3至顶尖R8,都可以看到e-tron的踪影。

quattro全时四驱

奥迪荣光(下篇) 为战斗而生的黑科技 004

要说quattro是全时四驱的代名词,似乎已经没有人会反对,这项技术从1977年开始投入,在80~90年代横扫世界赛事,至今以成为奥迪最知名且引以为傲的尖端技术之一,quattro最大限度的增加了车辆驱动力,除了保证车辆操控性能之外,还有效提升了安全性。

奥迪荣光(下篇) 为战斗而生的黑科技 005

而且值得一提的是,现在场地赛规则里基本拒绝四驱车型参赛,始作俑者就是奥迪!当年A4 quattro在赛场上获得极大优势,就算加重也无法阻挡其势头,自此FIA其所管辖的房车赛里禁止四驱车参赛。正所谓,被禁也是一种光荣,虽然房车赛里从此没有了quattro的影踪,但只要一有人问起为什么四驱车不跑房车赛,那这个答案就一定包括了奥迪。

空气动力学

奥迪荣光(下篇) 为战斗而生的黑科技 006

1937年,奥迪Type C Streamliner赛车创下406.3km/h极限速度,这个速度已比当年的许多战斗机都还要快。在发动机性能还不算上太过强劲的30年代,优异的空气动力学设计便是将极速推进至400km/h的重要关键。

Stronic双离合变速器

奥迪荣光(下篇) 为战斗而生的黑科技 007

1985年,奥迪在Sport quattro S1赛车上首次使用了名为Power-Shift Gearbox的变速器,这是现今奥迪Stronic变速器的前身。Sport quattro S1拉力赛车当年在著名的帕克峰爬山赛中也一举夺冠,该技术目前也已经普遍的出现在奥迪的量产车型上。

光源

奥迪荣光(下篇) 为战斗而生的黑科技 008

从HID到LED、矩阵式LED以及现今最新的矩阵式激光大灯,奥迪不断的在“照明”上精益求精,这项技术源自于严苛的耐力赛事,因为赛车的速度很快,比赛跨度又经历昼夜,赛车的照射距离需要达到至少300米才能有效保证安全,该技术因应而生。

总结

奥迪荣光(下篇) 为战斗而生的黑科技 009

这么多的技术,并不是只为赛车而存在,奥迪一直致力于将应用在赛车上的各种科技引进至我们身边的乘用车上,让尖端的技术为用户们所用,我想这才是这些技术研发的最终意义。

Acura 2016款 RDX 000

Acura 2016款 RDX

RDX换上了LED灯、中控台双屏系统,还有一堆豪华车该有的电子玩意,不至于与这个时代脱节。

Acura 2016款 RDX 001

今时今日的豪华中小型SUV市场,竞争颇为激烈,面对德系三强的强势,日系豪华品牌以往都是倚仗体贴周到的设计及偏重乘坐舒适性的行车质素取悦买家,如今是时候检视及改良一下旗下同级产品之不足。RDX则在日系豪华品牌中自成一格,一直是一台兼顾运动性轿车的性能操控与实用空间结合的SUV,但在品牌力与豪华设备上一直较弱,在保有不弱于X3的驾驶趣味的强项的同时,适时升级豪华装备,跟上对手的步伐,是应有之义。

除了小改外观,便用LED灯外,内装配置了双屏系统,将主显示屏下方的按键集成在一个7英寸触摸屏中,契合现今操作手机的方式。此外还标配了胎压监测系统、AcuraLink全能智驾系统,安全科技上搭载了ACC、车道保持辅助、电子预碰撞、车道偏离预警等一众电子设备。机械系统因为原本已经很出色,只在四驱系统上做了优化,在干燥路面上当车辆启动或加速时,分配给后轮的驱动力由13款的25%提升至46%。

Acura 2016款 RDX 002

如此,16款RDX已完全在工艺、科技、设备上跻身一流,产品力完全不惧德国对手,当然,RDX也有着独具自家特色的个性,这也是它能吸引我,并与其他对手一争的资本。

Acura的汽车一直偏重运动感,RDX也不例外,16款的进化又更为全面,既略调硬了一点悬挂又将隔音效果加强,豪华与运动两不误,RDX在豪华与运动的营造上其实我觉得它可能更擅长运动,它的驾驶感与行路表现其实比Lexus NX强上不少,行路质感高级而且驾驶与操纵乐趣都很高,尤其是底盘的整体质素,平衡中多偏向一些运动性,但又感觉到一种欧洲车的扎实度与舒适的质感,拐弯时的敏捷度与稳定性也很高,这方面比NX好很多。它运用的自适应可变阻尼减震器,既简单又有效地平衡了日常舒适性与运动操控之间的关系,对于高重心的SUV更为适合。本田的这些技术其实真的很棒,但是几乎没有多少人推崇,还有一堆欧洲车采用的自动启停系统,我是很讨厌这种为了省油影响驾驶体验的玩意,但大家都在用,不过RDX却不用,它有VCM,巡航时将6缸切换为3缸工作,据他们测算,最多可以省油30%,这不比那些自动启停强百倍?也因此RDX也没有用大家都在用的直四涡轮,就用V6,以VTEC和VCM加持,既环保,也有线性实在的加速力。这副引擎并没有刻意强化运动化表现,但运转顺畅无比,比例感很好,倾向中高转的扭力,分布也很均匀,开起来很爽快,对了,它也曾是我们评出的十大动力之一。

RDX真的是一台好车,大家不要忽略了它的存在。

时代的选择 Toyota Prius 001

时代的选择 Toyota Prius

在Prius上,Toyota又一次证明了其混合动力技术的领先。

时代的选择 Toyota Prius 001

在12月刊上才出现这台所谓的“新车”,是有原因的。早在8月底拉斯维加斯车展的时候,Toyota已经率先进行了全球发布,不过当时语焉不详,我们能了解的信息有限,仅知道它采用了热效率高达40%的汽油发动机(实现了柴油发动机级别的效率),其次是每升的燃油可以支持全新的Prius,第三个就是它基于Toyota全新的模块化平台TNGA,仅这些资料没办法为读者解开全新Prius内里的奥秘。

时代的选择 Toyota Prius 002

因此我们选择了等待,在10月底揭幕的东京车展之时,我们终于有了一个全面了解全新Prius的机会。当按照Toyota的技术说明来解读第四代Prius时,我们能看到的是一台技术含量不亚于超级跑车的新能源车,所以在这篇文章里,尽量以简洁的语言简述Prius的亮点。

时代的选择 Toyota Prius 003

Toyota使用了改进型的2ZR-FXE 1.8L发动机,比上一代Prius所使用的2ZR-FXE发动机的38.5%热效率提高了1.5%,成为截至目前世界上热效率最高的量产型汽油发动机。热效率高的好处是什么?能源利用率提高。而四代Prius所使用的发动机能达到如此高的水平,其中的关键是水冷EGR的应用。Prius在发动机工作时基本上处于高负荷状态,对发动机来说,这会提高燃烧室温度,增加爆震(不正常燃烧)频率,因而需要降低工作温度,Toyota的解决方法是借助水冷EGR(废气再循环利用),把相当一部分的废气(最大量可达28%)通过液体冷却后引入到燃烧室再次燃烧,减少了爆震次数。此外,机械损耗也比未改进前减少了14%。

时代的选择 Toyota Prius 004

Prius驱动系统一直所使用的行星齿轮驱动结构被平行轴结构所取代,零部件个数被大幅减少,其机械损耗也减少了20%,由于过去的行星齿轮两端均布置电动马达,其驱动系统的长度一直不能被有效压缩,而平行轴的好处是两个电动马达可以分开两轴布置,有效节约了空间,使新款驱动桥长度比过去缩减了47mm(362mm对比409mm),电动马达的转速也从1300rpm提高至1700rpm,在输出不变的情况下马达的尺寸得以缩小。

时代的选择 Toyota Prius 005

Toyota首次为新Prius提供镍氢电池组或锂离子电池组作为储能系统,两种电池系统在性能上有相近的特性,为配合镍氢电池的输出功率,锂离子电池也提高了输出功率。对普锐斯α采用的电池变更了电极材料,同时降低了电池单元的电阻等。电压为207.2V,载流量为3.6Ah,单元数量为56个。 另外,在电池组的重量方面,镍氢电池为40.3kg,比原来减轻1kg,体积为35.5L,比原来削减10%,能配备在后方。锂离子电池组的重量为24.5kg,比镍氢电池的电池组轻15.8kg。至于为何同时提供两种电池,丰田中国还没向我们给出相关的答案,但我们相信是为了推进锂离子电池在混合动力车上的应用。

时代的选择 Toyota Prius 006

由于动力系统、电池组的布置位置均得到下移,Prius得以拥有比上一代车型更低的重心,座椅面高度比上代车型低59mm,但为了保证前方视野,采取了使前发动机罩后端相较于上代车型降低62mm以及采用较细的A柱等措施。这样的举措令Prius在行驶性方面更接近轿车。

时代的选择 Toyota Prius 007

在PHEV已经开始被各车厂所重视的今天,Toyota还在尽力对HEV进行最佳的优化以及发展,对于Toyota来说,PHEV是以HEV为基础,只有HEV的效率达到最大化,PHEV的优势才更加明显,所以,这家世界上销量最高的车厂,一点也不担心被欧洲对手抢去新能源的饭碗,反而是其优势将更加稳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