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情如何不“快闪”?

0

《爸爸去哪儿》第一季结束了!相信这是不少人在去年12月27日晚间看完此节目之后,茶余饭后谈论的重点话题之一。

《爸爸去哪儿》的成功,大家有目共睹!英菲尼迪抓住了机会,一炮打响品牌知名度,连公司里平常不太关注车的玲姐都问我这车怎么卖?美的家电错失冠名赞助机会,事后诸葛也成就了一次不算成功的宣传话题。但重点是,《爸爸去哪儿》暂时休兵等待第二季,个人觉得这也是非常成功,象征“见好就收”的一次宣传。怎么说呢?老实说,个人与内子是这个节目的忠实观众,但在看到12月时,已经感到其内容就算再怎么亲子真人秀,也变得有点老招十八使,不像刚开始看时那么温情有趣了。而最后一集的内容更是有点歹戏拖棚,不断回放赚热泪旧画面,结尾还预告星爸星宝贝要上另一档歌唱节目,似乎只是了为给人留念想与填节目时间而作。休兵也好,至少让大家收拾一下不再新奇的观感,让大家对未来有点期待,至于那个把角色移植到歌唱节目的作法,实在不予置评!

跟同事聊起这件事,惊觉不少人原来比我“熄火”得还快,很早就对这档节目意兴阑珊了!我不禁惊讶,《爸爸去哪儿》2013年10月才开播,我们怎么这么快就对它失去热情了?同样的案例,就像曾经被市场炒得沸沸扬扬,具备上网等一切安卓手机功能的车用导航主机,还没一年时间热潮就退得如冰如霜。更早歇菜的,还有像便携式导航这般就算具备电子狗、影音播放等一大堆功能,但价格却已降到几百元之谱的昨日黄花。为什么,我们的热情,停驻在一件事物上的时间越来越短?

或许,这个世界人口越来越多,新奇事物越来越多样,资讯越来越爆炸,瓜分了我们每个人有限的脑容量,从而使得我们只能分一点关注力在各个事物上。但这并不是合理解释,不然大众品牌的车就不会在中国市场一路长红,米其林轮胎就不会在中国走遍天下。几经讨论,我们发现无法长期吸引人们关注的事物有几项特点,举《爸爸去哪儿》为例,它的内容有大明星、可爱小孩儿、美丽原生态,以及能让一般人看笑点,让不专长人干不擅长事;让一般人看真情,让父亲与孩子互动交流;让大家看情境,用各种任务体现乐趣的话题,但其实主题很发散,核心是啥,我甚至不太清楚,更遑论对它长久感到热情。至于把安卓功能放在汽车导航主机上就更逗,虽然它的功能是包天包海,但核心价值是啥?是要让人边开车边专注主机屏幕上的功能选单?还是让人放着智能手机不用,开着发动机烧着油在主机上玩愤怒鸟?

说到这里,请原谅我们都是凡人,只能就着时事放马后炮,如果见解不对也请多多包涵。但有一项重点应该是毋庸置疑,那就是人类的大脑很聪明,会自动过滤那些零散没焦点的话题,只把记忆保留给具有鲜明重点,并且是与自身相关的核心价值。这样说来,大众与米其林的成功就不难理解了,它们把品牌强植为与消费者密切互动的核心价值,让你一想到车事,肯定漏不了把它们列入思考清单,你就永远不会对它们退热冷感。

新的一年,回顾与展望的事很多,特别是在这个电子媒体、自媒体大行其道,上海《新闻晚报》停刊的今天,媒体圈对传统媒体的生存问题普遍感到忧心。但其实我相信,电子媒体与自媒体也绝非是独吃甘蔗的行业,同业竞争难免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而生存下来的,就像我前面所说,不是内容发散大锅炒,而是具有核心价值者。同样,传统媒体遇到的不是绝望,而只是一个“过滤”的阶段,最后保留下来的,自然会是具有自我核心价值,内容能够吸引受众热情共鸣、念念不忘者。回想上期“杂志社区”单元那位读者的来信鼓舞,我很感动,他对《汽车杂志》的长久支持,在于我们这群编辑敢说、感性、专业,甚至对于许多已经离职老同事的名字都还能如数家珍。一语中的!这正是《汽车杂志》的核心价值,而且在新的一年,我们还会把这个核心更加发扬光大,包装得更美仑美奂,让读者对我们的热情与期待持续升温。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