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

少了一块拼图 Mazda MX-5

从某些方面来看,全新MX-5没有跟随涡轮化的大潮流,这是好事,但在某些方面它却转变了性格,是不是好事,等你来评价。

18-1

最畅销的乐趣

先来说说我知道的MX-5,还有我对全新一代MX-5的期待吧。

18-2

在辉煌的90年代……对不起,又是90年代。汽车巨头们为了个性,为了乐趣,为了打造品牌DNA而设计汽车,那时设计汽车的工程师将交通工具跟乐趣机器清楚地区隔,那是不同思维下打造的东西,除了汽车性能飞快地跃进外,各种为乐趣而生的车款不断崭露头角,第一代MX-5便是在那样的时空背景下诞生,轻量、双座、跑车、纯粹,不用太猛爆,看起来舒服不要太侵略性,不要多余的配置与夸张的配备,最重要的是,一般人负担得起。

18-3

MX-5的成功或许他们自己都没有想到,相同时期,像是Toyota MR-2,MG F、Fiat Barchetta、Peugeot 306 Cabriolet或是当年的Golf Cabriolet,都是平民百姓触手可及的拉风与乐趣,只是,MX-5更加贯彻了轻量化与纯粹乐趣的宗旨,不需要强大的动力,简单的FR配置便能玩出满满的记忆,为无数爱车人的年轻记忆增添许多色彩。

20年后的今天,当年MX-5的竞争对手或消失,或变了模样,汽车厂早已不再将驾驶者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来设计汽车,而是将股东权益或是财务报表的表现放在第一位,于是车价越来越高,车身越来越重,软篷变成了电动硬顶,然后五花八门的配备通通被堆上车,很多品牌认为敞篷小跑车市场太小众,要不纷纷停产这类车型,要不就是在层层堆叠的成本下打造出不复当年平价的作品。

也因为对手纷纷转型或退出,MX-5成了记录上最畅销的敞篷小跑车。

无论如何,感谢还有MX-5

18-4

从第一代(NA)到全新的第四代,每一代跟我都有或深或浅的渊源!

第一代MX-5的跳灯设计,至今仍被认为是最隽永的线条(可惜安全法规不容许),加上张嘴傻笑的下气坝,可爱的模样实在让人难忘。我曾试驾的那辆,是我在杂志社当主编时同事所拥有,1.6升动力搭配5速手排,车身虽轻,但动力无论如何是不够用的,那位同事加装了硬顶,换装了Nardi仿古方向盘,降低了车身,除了电动窗,车上大概找不到多余的电子配备,开在山路上轻松写意,人与车的沟通就是这么直接。

18-5

第二代(NB)在设计上没有变更大架构,圆润的线条下最大不同是取消启闭头灯改用固定设计,车身轴距略微拉长,以改善过于敏感的动态与提升高速稳定性,车重虽然增加,但总体还归类在轻跑车的范畴。与福特合作的1.8升动力表现一般,也因此原厂后期推出少量的Turbo版本,因为味道偏了,原厂很快便终止了这愚蠢的作为。

18-6

对了,上述记忆都发生在台湾地区,而第三代(NC)发布时我已经身在中国大陆市场。犹记得此代定价不到30万元人民币,已经渐渐脱离平价跑车的范畴,那时流行所谓的CC电动硬顶敞篷,十秒中可以在Coupe与Cabriolet之间变身,听起来很美好,新一代2.0升动力搭配5速自排/6速手排看起来都不错,可惜的是车重也因此增加,电动硬顶毕竟不像软篷重量轻结构简单,于是杂音四起的电动硬顶很快成为买家的恶梦,并且少了软篷的MX-5怎么看也缺点复古的典雅。

我承认我对第四代MX-5(ND)有许多的期待,原厂决定回归电动软顶的设计我觉得非常棒,买家大可选配可拆卸硬顶而不需要背着笨重的车顶与作动马达,全新的设计不再走圆润可爱的路线,斗鸡眼的头灯搭配更加锐利的车身线条,猛一看不太能与MX-5产生联想,尤其向来圆润的屁股曾几何时变得像F-Type一般,还要翘着一截可爱的鸭屁股?然后,新一代SKYACTIV动力加上6速自排(当然我期待手排多100倍)的动力组合也很有诱惑力,只是看到规格表上,动能回收系统、智能启闭系统、智能安全辅助系统、智能多媒体整合系统我没有一一去记名称,我只是庆幸,还好Mazda近几年在材料科技上大有斩获,省去电动硬顶然后加上刚刚讲的一堆系统,总体车重大概维持在NC的水平,差不多跟一台飞度差不多。

轻松到让人慵懒

其实我一向不太喜欢评价一辆车的外观设计,因为每位设计师对美感都有自我的坚持,只要消费者支持,笔者不好置喙。但原谅我今天的偏执与代表一位从事汽车媒体行业十余年的老车迷观点,有时过度的设计不一定是好设计,别人流行光影波浪我们不一定要随波逐流,马3、马6承袭Zoom Zoom一贯的语言,但MX-5传承了更多经典,从原本圆润如胶囊般的特质转换成具有侵略感的锐利线条,我个人是不太认同,NC时代虽然电动硬顶破坏传统,但设计上没有瑕疵,传承NA以来的血统,看着全新的车尾造型,我的印象更多还停留在F-Type。

18-7

坐进还算宽敞的驾驶舱,对比有点跳Tone的外型,内饰设计便深得我心,一来是以大小圆搭配金属点缀,信息判读与功能的排列非常清晰好上手,仪表台主要视觉部分以软质橡胶辅以亮眼的红色缝线,车身颜色沿着后视镜向车内门板延伸,具备驾驶的包围感同时不会牺牲太多空间,车内同时也配备许多贴心设计,加上有点包又不会太包的座椅,是个让人可以放松、有点热血又不会太紧绷的动感空间。

18-8

根据原厂公布的数据,新一代SKYACTIV技术加持的动力与底盘系统,2.0升发动机采用13:1高压缩比缸内直喷,而非如同多数品牌为了压榨输出而采用涡轮增压设计,160hp输出虽不突出,但应付一吨出头的车重应当也有不错的表现。从车身尺码来看,ND车型车长较上一代略缩短,车宽增加,轴距也略微缩短,工程师在减重上下了不少功夫,略为缩小的尺码使得车重压在1000公斤以下,数据显示0~100km/h加速低于7秒但我想那是手排版本车型的表现。

按下按钮启动发动机,说真的这是我第一次接触马自达新一代SKYACTIV动力,怠速相当稳定,声浪细微而斯文,轻轻空踩了下油门,转速的攀升并不灵敏,随着转速攀升的声浪同样轻轻柔柔,与跑车的侵略造型很难产生联想。

推入手动换挡模式上路,油门前段有些微的虚位,稍稍加深后车身轻快地带出,转速攀升果然并不逊猛,看了下红线只有6500rpm,明显也不是高转速取向的机器。顺顺地跑了一小段,看准前方无车空挡连降两挡,变速箱稍稍迟疑后转速瞬间飙高,伴随着略为慵懒的高转声浪,轻微的贴背感推着我,但很快就进入红线区换入了3挡,这时速度刚刚过百,加速力道明显趋缓,在没有开篷的情况下车内显得有些安静,音浪并不澎湃,坐姿离地虽低,但悬挂行程略长,并非一般性能车惯常的硬派设定。

18-9

不得不说,过去的MX-5动力都不是强项,但从早期钢索油门到后来的电子油门,油门的反应都算是相当迅速,与驾驶者接触的包括方向盘、排挡与踏板等,回馈都颇为直接,即便加速不快,但车辆传达给驾驶的讯息巨细靡遗,速度不快也能激发驾驶欲望。

18-10

全新MX-5虽然设计变得凶悍,实际开起来却不是那么一回事。国外媒体对MX-5总体评价颇高,但我心想,那应该是6速手排的车型吧?刚刚短暂的加速与再加速表现中,变速箱反应不够迅速,油门反应迟疑,再加上略显斯文的加速声浪,竟让我感到有些慵懒。

不看动力表现,这是小辣椒

18-11

比较可惜的是,笔者今天并没有机会在山道上好好体验全新SKYACITV的底盘表现,全新设计的底盘完全符合前中置的标准,也就是纵置的发动机完全在前轴之后,而且由于没有跨在前桥上,因此摆放位置更低,尽管不像某些性能车款将变速箱与后轴整合,均衡的配重也达到完美的50:50。可惜的还是变速箱,因为自排车型不像手排车型配备LSD,想要体验逆走出弯或是飘移快感的买家,恐怕还是难以尽兴。

在空旷的郊外河滨公园,我试着在空地上体验底盘的各种反应,即便在Sport模式下,悬挂设定仍旧偏软,前双叉臂后多连杆悬挂默契不错,急弯中方向盘快速一带,只觉车头轻轻一点,然后便压着轮胎轻松划过,4缸发动机的重量并没有给过弯带来太多负担,经过Apex点前油门一探,转速迟疑了一下才攀高,车尾轻轻一带,外滑的程度轻微,以160hp马力来说,如果要让车尾漂得更华丽,显然方向盘跟油门控制还要更暴力些。

给我手排给我手排给我手排

18-12

从技术层面来看,全新一代MX-5无疑是革新的一代,我欣赏他们将轻量化做到极致,也欣赏他们不随大流摇摆,坚持将自然吸气的效率发挥到极致,虽然少了猛暴的输出,但换来更可靠的机械表现与更线性的动力反应。

但从心理层面来看,我难掩失落,太过犀利的外表我尚未适应,过于斯文的动力表现同样激不起我的驾驶欲望,偏软的底盘虽然不改刁钻的本质,但过于绵柔的底盘回馈让我昏昏欲睡。

或许MX-5真是一辆好车,但前提是请给我6速手排。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